|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5 作者:2023年02月01日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谋新篇。1月31日,区政协十七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12位委员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江津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黄树良委员代表中共、无党派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为推动江津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珞璜临港产业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以“通道经济”驱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大上级政策争取力度,抢占通道运输主导地位,加快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量全市占比;加速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集疏运服务体系,强化与重庆中心城区的快速联动,培育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产业研究和跨区域合作,变“过路经济”为“落地经济”,培育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建立双向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推动国际贸易、产能合作等实体项目落地。
程英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江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发展形势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建议: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双碳”工作,科学制定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健全机制实行能耗双控管理促进绿色转型,制定低碳绿色转型激励制度,建立完善能耗双控综合考核制度;培育低碳先进试验示范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和统计核算体系能力建设,加强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碳排放(碳汇)统计核算体系;探索碳汇金融创新寻求可行性金融工具,积极盘活我区林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包装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抓好科普宣传动员全民参与。
余潺委员代表农工党江津区工委发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城市交通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建议:一是适当提高主干路及周边地块规划标准。加快推进三个组团间通道扩容工程,规划南北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团结大道南延线工程,科创大道和缙云山沿山大道(双福)项目;区分客、货运道路,实行分类管理;优化主干道两侧部分项目选址。二是科学管理主干道沿线设施,规范干道开口程序,满足路口安全视距,强化特殊路段疏解能力。三是统筹做好一体化设计工作,树立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宜居新城区。
邓洪英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为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的生活服务功能和产业经济价值,建议:一是抓改革,变短板为样板。申请重庆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区,申请康复理疗医保政策试点等。二是抓项目,抢机遇为基础。以康复、针灸等中医优势项目,打造市级中医医疗中心;启动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建设,打造成渝地区中医预防、康复目的地。筹建中医美容专科医院,扩大自费特色门诊,试行医院自行定价报备管理制度;争取中医药批发市场落户江津。三是抓产业,转资源为优势,助推野生药材采集“产业化”、提升种植药材“科学化”等。四是抓品牌,以名家名科名品为导向,抓好品牌招商、品牌服务、品牌建设、品牌创新。
黄进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为助推我区民营企业加速复苏和二次创业,建议:加大宣传,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完善机制,破解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加强分类指导;优化环境,加强政企沟通,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鼓励包容,优化创业审批,支持民营企业以专利、商标、股权和债权等方式出资设立主体,开展中小企业“电商平台助力”专项行动;整合资源,完善融资体系;强化服务,助力转型升级,运用“1+39+N”公共服务体系模式,筹建全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引才机制,制定个性化人才政策;挖掘潜力,推动“网红+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新模式和“夜经济”发展。
林晨晶委员代表教育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以教育评价改革“撬动”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改进教育评价,激发区域初中办学活力。一是支持“五育”协同发展,保障“五育”课程落地与评价,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智慧评价工具,提升各类评价行为的适切性。二是着力保障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教师转岗政策及师资培训力度,向“五育”中的薄弱学科倾斜,加强财政经费保障。三是科学评价引领特色发展。调整学校实绩考核方案,优化“五育”考核指标权重;将民办学校纳入考核,推动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增加对学校特色的评价权重;试行增值捆绑评价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四是加强社会宣传与硬件投入,加强统筹配置资源,推动“家-校-社-企-高校”场馆资源开放共享。
黄瑛委员代表民革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对促进江津工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是聚焦围绕“三区”目标,助推江津工业旅游跨越式发展。建设工业旅游先行区,为都市旅游精品线路引流;打造工业旅游集聚区,为消费品产业城建设助力;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区,为三产融合发展增添动能。二是聚力推进“三变”工程,引导江津工业旅游融合性发展。让企业园区变身旅游景区,将生产车间变为旅游景点,把工业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三是聚合提升“三点”配套,护航江津工业旅游效益化发展。建设江津工业旅游集散中心,扮靓出发点;建设江津工业历史文化长廊,提炼知识点;建设江津工业旅游创意园区,固化落脚点。四是聚能打造“三美”品牌,即美食品牌、美酒品牌、美景品牌,实现江津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兰丽莎委员代表特邀界别第2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江津区建设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势在必行。建议:优化物资储备协同机制,推动物资储备集约共享,建立应急物资议事协调机制,健全应急物资统一管理机制;社会多方参与物资供应,实现物资储备方式多元化,建立区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多元化储备模式,建立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四级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虚拟仓”;强化物资信息平台应用,实现物资储备信息化,建立全区应急物资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产能、储备、调配和物流的全过程透明化和高效化,多网联动促共享,加强区内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与市级平台、周边区县平台等多网联动,整合信息优势,搭建要素共享处置平台。
陈敏委员代表科协、科技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建设城市慢行步道体系,是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交通缓堵促畅,提升城市宜居性的必然要求。建议:大格局谋篇,高标准编制规划,把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纳入“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和宜居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内容,坚持科学规划、融合发展、适度超前理念,完善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全方位完善功能,结合山、湖、江等天然生态景观特点,同步启动步道综合管网和景观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多渠道发力,强监管提升实效,将慢行步道体系建设纳入宜居城市建设考核指标,建立以奖代补资金投入机制;全方位宣传,重引导扩大参与,大力发挥网络新媒体宣传作用,让低碳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苏家建委员代表特邀界别第1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为破解江津区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建议:完善强化扶持政策,培育农业农村产业新业态,探索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机制,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鼓励支持把直播间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做好“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营销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专业团队,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举办力度,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积极用足政策工具,建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快设立适合农村电商的金融产品,强化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培育;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李祖胜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江津区工委、农业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江津是“中国花椒之乡”,近三年来受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区花椒产业正接受严峻考验。建议:加大“江津花椒”品牌推广力度,形成品牌推广合力,用好电商推广品牌,提高初级产品收储,通过金融政策支持逐步提高“江津花椒”备案使用企业对我区鲜花椒、干花椒散货的收储能力,经分级筛选包装后投放市场;从源头提升花椒品质,提高种植环节用药规范,严格落实花椒小宗作物农药登记备案制度,提高初加工产品质量,壮大区内花椒加工企业,强化监管;降低花椒生产成本,提高灌溉能力,加强运输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在种植集中的区域组建股份专业合作社;多措并举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产品链条,推进产品研发。
邓铃委员代表文化艺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活动小组发言:
我区是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大对地方特色产品的整合包装推广,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价值。建议:以政策为导向推进提升,确立一个职能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设立专门的科室总体负责江津特产的整体策划包装和推广,同时开展多元促销,设立专项政府消费券,单独设立一定比例的江津特产专用券;以品牌为拳头包装营销,开展地方特产摸底调查,进行优化分类和统筹策划,形成整体品牌效应;以企业为龙头占领市场,在淘宝、京东两大电商平台搭建旗舰店,同时发挥自媒体力量,保持线上宣传营销热度;以文旅为助力引导消费,线下推广平台依托五条精品旅游路线设置特色产品销售窗口,开设“一江津彩”江津特产专柜或专区,与线上推广相呼应,讲好名人故事,助力特产开发。
本版图文由 记者 刘星欣 实习记者 何可人 焦玉顺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