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6 作者:廖洋 刘长庆2023年02月01日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回眸2022年,区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秉承“谋规划、当参谋,促项目、稳投资,争资金、推改革,强监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战略,紧扣“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回眸2022,看成绩:
去年,区发展改革委获评2019—2021年度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先进集体、2020—2021年度全国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上穿梭巴士”获批2021年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
区发展改革委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下齐心。过去一年,他们都做了什么?记者为你打探一二。
1
全面履行“牵头抓总”
助推经济稳中求进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政策统筹,实现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增长3.2%。加快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制定江津区贯彻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服务业领域恢复发展、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等责任分解方案,强化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力促政策“含金量”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获得感。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完成18个“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江津区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22-2025)》,为推动科学发展奠定基础。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江津区临空经济发展思路研究报告》《高标准规划珞璜城市副中心 高质量建设珞璜临港产业城》等一批研究成果,为重要领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全面落实“稳增长”
助推扩大有效投资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头戏”,在全区上下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16个市级重大项目实现投资6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7.6%;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增长5.5%。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千人服千企”重点项目精准帮扶,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鹅公水库工程、江津区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等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资金3.95亿元,额度创近5年新高。加强项目策划储备,抢抓投资窗口期,围绕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交通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储备拟争取上级资金项目110个,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
3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市场公平有序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多管齐下”,深入推进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建立《江津区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工作机制(试行)》,夯实监管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贯彻落实“非禁即入”要求,未发现违规另设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和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行以工程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保证金,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加强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推行异地远程评标。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力度,归集信用信息241万条。落实“信易批”“信易贷”等便民惠企措施,成功授信76户6213.17万元,信用归集量、订单量、授信量居全市前列。
4
全面塑造区域协作
助推“双圈”走深做实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制完成《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行动方案》。纵深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三地投入132亿元完成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50万亩泸永江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等67项年度重点任务。不仅如此,还积极筹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专精特新”赋能大赛,优化江津—郫都等跨区域协作,从多方面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发展,为江津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保驾护航”。
5
全面抓实“双碳”工作
助推经济绿色转型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江津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碳达峰行动计划》,制定《江津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任务清单》,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着力清洁能源发展,大唐江津燃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四屏竹园、永兴滩子口、西湖3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工作,建成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1万千瓦、在建2万千瓦。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加强全区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核查,督促其及时进行问题整改。
6
全面加快“数据赋能”
助推发展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力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速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进程。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5G基站1000个,完成慈云镇“互联网镇”和黄庄村等11个“互联网村”建设。统筹数字经济和战新产业发展,全区数字经济业务收入177亿元,增长8%。“江小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智乡村”等成功入选市级项目库。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项目推进顺利,“渝快政”组织架构有序搭建,江津花椒大数据平台、智慧四面山、中小河流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等智慧应用项目全面完成。加快数据共享交换,推动市级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涉企经营许可信息等6项“证照分离”数据下沉,实现各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完成“证照分离”数据调用。
7
全面加强粮食能源安全
助推社会民生保障
过去一年,区发展改革委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发展,粮食能源保供有序,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有力有效。投入6.22亿元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等20件重点民生实事。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规模,建立与辖区人口相匹配的成品粮油储备。加强能源保供,加快输电线路、变电工程、输气管道建设,建成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白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19公里、低压线路427公里,新建及改造配变395台62.3兆伏安,建成中贵线江津站至重燃支坪站输气管道,江津至南川输气管道、江津至永川输气管道有序推进。落实水电气费支持政策,兑现水费、气费补贴366.4万元,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5528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89万元。
本版图文由廖洋 刘长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