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蟆镇 开创“四镇”建设新局面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版次:35    作者:袁华 吴晓 赵菲2023年02月01日

滔滔长江,诉说着铿锵发展的足迹;

巍巍丰碑,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征程。

2022年对于石蟆镇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多轮冲击,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9.9亿元,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068元、26466元,分别增长5.8%、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9亿元,增长2.6%。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743.86万元,增长8.98%。金融机构新增存款3.91亿元,存款余额达36.45亿元。

这是一份人民满意、硕果累累的答卷。石蟆镇全镇上下一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五地一城”建设目标,立足镇村实际,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抓落实、争先进、做标杆,项目建设“铆足劲”,产业发展“拉满弓”,着力绘就“农业强镇、商贸重镇、文旅活镇、产业新镇”的美丽画卷,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聚焦抓党建强保障 构筑凝心发展坚强“堡垒”

石蟆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的重大要求,大胆探索、求实创新,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思想,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持续深化政治建设。过去一年,石蟆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能力作风建设等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过去一年,石蟆镇完善政府权责清单,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扎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招投标文件5条,更新工作动态60条;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时刻绷紧廉洁从政思想之弦。

强化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过去一年,石蟆镇牢牢兜住财政“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用政府的“紧日子”尽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过去一年,石蟆镇着力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重点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持续规范支部管理,丰富组织生活,围绕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强化农村党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着力打造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的基层党员队伍,筑牢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抓产业上项目 挺起经济发展“主脊梁”

“我把土地交给政府,以土地入股,让他们改造成‘千年良田’,建起来对我们村里的集体经济有帮助,建得好呀!”近日,石蟆口社区居民开心地说。

“千年良田”是宜机宜耕、能排能灌、数字赋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良田沃土。“2022年,国家投资1000万元,在石蟆口社区、六贡村、感益村、杨柳村四个村(社区)集中连片建成‘千年良田’4500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完工后,不仅能使土地达到地势平坦、水源保障、土壤肥沃、稳定种粮的效果,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地是粮食的“根”。石蟆镇作为产粮大镇,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加快建设“千年良田”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

过去一年,该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推广农机具19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67%,获评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镇;整治撂荒地1320亩,复耕复种217亩;开展水稻(高粱)生产社会化服务4200亩,建立粮油“百千万”示范片项目3个,并成功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水稻)。

过去一年,该镇新增区级以上家庭农场(合作社)4家,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4处,全年出栏畜禽53.74万头(只),建成六贡村粮油示范基地、登云村粮食仓储等7个乡村振兴项目,引进珍稀晚熟荔枝农文旅示范园项目,持续引导橄榄改良300亩。

一个个项目遍地开花,撑起的是石蟆镇经济发展“主脊梁”;一组组数据见证石蟆镇以实际行动推动镇域经济平稳发展的成果。

聚焦抓建设优环境 勾勒靓丽镇村“新画卷”

乡风文明入农家,村容村貌展新颜。

如今的石蟆镇,一栋栋房屋干净整洁,一条条通村道路笔直平坦,一盏盏路灯温暖明亮,一排排花草吐露芬芳,目之所及,尽是美丽乡村的绚烂图景。

过去一年,石蟆镇积极抓生态、护山水,不断优化绿色底板。“四旁树”栽种6000亩,低效林改造1000亩,景观绿化完成100亩;新改建羊石、关溪等2座污水处理站,铺设雨污管道2.5公里。同时,常态化开展河长制巡河工作,并联合合江县白鹿镇成立川渝“护水联盟”。

过去一年,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新建“四好农村路”5.8公里、入户道路26公里,安装波形护栏2.8公里;三湾水库、兰花沟水库等水利设施全面升级,开展饮水设施维修,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处;节能改造场镇路灯191盏,新增垃圾分类桶900余个,修补破损路面1500平方米;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示范院落1处。

风好正扬帆。石蟆镇锚定目标,以实际行动勾勒出一幅生态美、环境优、家园好、民风淳的美丽乡村画卷。羊石社区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坝中小院获评市级“最美庭院” ,天旗村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

聚焦抓实事惠民生 撑起人民群众“幸福伞”

“村上有个股份合作社,一直缺启动资金。去年我们村干部一共7个人,每个人投资5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开展社会化服务,为村民提供农机一体化服务。”说起推动产业发展,石蟆镇感益村党委书记沈怀平仍记忆犹新。

如今,在他们承包的项目不远处,一座崭新的电商集散中心让周围3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石蟆全镇甘蔗、橄榄、红糖、果蔬等多项产业发展,那是石蟆镇有名的“橄榄女孩”何春梅创建的。

在何春梅加入下,感益村每年的集体经济增收达2万元,为石蟆镇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力量。

壮大集体经济只是石蟆镇聚焦抓实事惠民生的一个侧面。过去一年,石蟆镇民生保障坚实有力,认真开展“三大行动”“四提三改”行动,累计走访2.9万户、8.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9个,建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互助养老点6个,实现全镇养老服务全覆盖;发放民政资金4524万元,有效保障低保、残疾、高龄等7700余名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468人,全区首批“巴渝工匠”区级乡村驿站落地建设,群众文化大舞台建成投用。

平安是群众安全生活的“底色”。过去一年,石蟆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全面强化安全管理,推行基层治理积分制,实施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奋进新时代,跃步新征程。新的一年,石蟆镇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坚定不移走好农业强镇、商贸重镇、文旅大镇、产业新镇之路开好局起好步。

本版图文由袁华 吴晓 赵菲提供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6

  • 47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