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9 作者:黄昌怀、程绍琴2025年01月14日
几江半岛美丽夜景
元帅大道紫金天街
鼎山小学环形天桥
市郊铁路江跳线过江段建设如火如荼
中山镇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效果突出
2024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打造“一枢纽三高地”为目标统揽,紧扣“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工作举措,逆势而上、加压奋进、唯实争先,推动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城乡面貌换新颜,奏响宜居“新乐章”。
一年来,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工作结出累累硕果:2023年度党的建设工作考核获“好”等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为“优秀”等次;“保交楼攻坚战”工作获重庆市对江津区督查激励,“保交楼”红岩党员突击队获优秀红岩党员突击队;“设计下乡工作室”成功获批全市首批巴渝民居农房工作室;民生报表中涉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达100%、全市并列第一;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被新华社持续报道,享堂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被《人民日报》作专题报道,“江津区房票政策”被市政府办公厅内刊《昨日简况》采用。
一年来,区住房城乡建委通过实施美化、靓化、优化系列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居住环境,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乡村颜值不断刷亮,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厚植城市优势 提升城市能级 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来源。2024年,区住房城乡建委狠抓宜居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构建、韧性城市建设、融城通道完善等工作,顺应宜居城市建设“新方向”,持续推进补短强弱,城市面貌精彩蝶变。
一年来,城市更新加快步伐。际华三五三九文创园、元帅大道中段提档升级,3539厂闲置厂房蝶变焕新,元帅大道中段“紫金天街”顺利开街,为几江半岛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城市文化与经济活力双重提升。鲤鱼石滨江二路、塔坪路口环形天桥、鼎山小学环形天桥等惠民工程相继完工投用,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
一年来,人居环境持续提升。2024年,累计完成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项目115个子项,完成投资21亿元。围绕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800余万元,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约2.7万户。争取到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5个,争取资金63亿元,完成投资15.3亿元,完成改造233户。
一年来,智慧城市构建新生态。区住房城乡建委完成1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合格率100%。建成首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江津环保1号”,新建及技改污水处理厂(站)43座,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江津区排水与污水处理智慧平台投入使用,实现27个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口等实时信息“一屏通览”。智慧工地遍地开花,38个项目通过智慧工地建设方案复核。“e呼通”系统全面推广,城市管线规划建设更加智慧化、科学化、精细化。
一年来,韧性城市筑牢安全网。区住房城乡建委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开展项目检查53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085条,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全面落实质量监督责任,累计监督工程276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为居民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年来,融城通道建设持续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市郊铁路圣泉寺至鼎山段有序推进,圣泉隧道实现主体完工,完成投资5亿元,占年度计划100%。融城道路、支坪长江大桥、金曾路南延伸线、中梁山隧道项目稳步推进,这些通道将成为连接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建设美丽乡村 构建宜居环境 为推动乡村振兴释放源头活水
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个个传统村落改造升级、一处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24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在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村美人和、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奋力奔向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2024年,江津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成效显著。中山镇美丽宜居示范镇圆满建成,完成第一个标准农贸市场、第一个标准停车场、第一个群众休闲娱乐广场建设。区住房城乡建委以“一深化三提升”为主要抓手,围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效”四个方面,对辖区内试点场镇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吴滩镇邢家村,塘河镇硐寨村、石龙门村,中山镇鱼湾村、常乐村,四面山镇双凤村等6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约7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和村民自筹资金超1亿元,形成“政府+社会+村民”的保护利用模式。创新“村落+”模式,将传统村落与旅游、文化、产业等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品牌。注重挖掘每个村落独特魅力,初步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文化、一村一故事”的新格局。
2024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步履坚实。全方位推进各项帮扶任务,协调14家单位对口帮扶嘉平镇紫荆村、大垭村,筹集帮扶资金37万元,消费帮扶24万余元。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重点对象危房184户,高标准完成全区8400户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回头看”以及2.9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工作,实现动态清零。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行业发展 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兴则民富,产业强则区强。
过去一年,是房地产行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积极应变、综合施策、化解风险、促进发展是区住房城乡建委对房地产工作的鲜明写照。过去一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全力促成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落地,维护房地产行业稳健前行,房地产投资位居全市前列。全力推动“保交楼”19个项目交付销号,累计交付房屋2.3万余套,有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江津鲁能领秀城等9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入选市级“白名单”,帮助6个项目融资授信13.6亿元,居全市第五。
城市建设与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过去一年,全区预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3%;预计全年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130万平方米。
“审批服务窗口”是服务企业群众的前沿阵地。过去一年,区住房城乡建委立足职能,提前服务、多方助力、全流程跟踪,推动行政审批走新、走细、走实,为企业打造优质营商服务环境。创新开展行政审批“三减一提”工作,实现建筑许可全流程办理时限“三压减”,一般社会投资项目27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4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1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优化办理时间降至2个工作日。迭代升级“新质帮代办”服务方式,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过错受理、零费用办理。
住房保障是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的坚固基石。过去一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在住房保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启动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让新青年、新市民和来津人才、低收入群体能够实现“配租、配售”住房的双向选择。全年受理公租房申请403户,摇号配套262户,审核发放公租房租金补助64户、18.2万元,廉租房租赁补贴322户、106万元。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1130套,协助平台公司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4240套,完成公租房南华小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和消防整治项目,惠及租户1.1万户。
2025年,区住房城乡建委继续以“一枢纽三高地”建设目标为统揽,集中实施重大路桥隧、轨道、城市更新、地下管网、城中村改造等“六大攻坚行动”,持续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向好态势,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奋力开创江津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抓实“城市更新提升、融城同城通道、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村落建设”四件实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抓好“房地产止跌回稳、建筑业转型升级、非税收入征收、国有资产盘活”四件要事,助力经济持续向好;
三是抓细“住房保障、行政审批、行业监管”三件好事,优化营商环境提质;
四是抓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住建领域信访稳定”三件难事,筑牢安全稳定根基;
五是抓严“党建工作、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三件大事,扮靓党建底色成色。
本版图文由黄昌怀、程绍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