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11 作者:吕晓、刘人铭2025年01月14日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东干线全线贯通惠及240万人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东干线占渝西工程总供水量的30%
鹅公水库工程数字孪生平台
水文应急演练强技能
山清水秀美丽江津
李市大桥水库
浒溪公园内碧波荡漾,水赋予景观灵动之美;长江江水奔涌,流入千家万户保障生活用水;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江津圣中水库通过蓄水验收,市级调水“大动脉”加速推进……在江津这片土地上,正奏响一曲曲动人的人水和谐乐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水”而战的奋斗道路上,2024年,江津区水利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兴水利除水患、保安澜惠民生,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2024年,江津区水利局全力以赴向上争取水利资金4.28亿元,全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7.04亿元,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积极争取并推进“中小河流洪水智能预警处置事件”“强降雨灾害应对-小流域山洪预警处置事件”两个试点,推动水利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数字水利实现新突破,各项水利事业迈上新台阶。
数字赋能 防灾更“智慧”
水利有“数”,治水有“智”。
在全市第一批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多跨事件中,区水利局积极争取并推进“中小河流洪水智能预警处置事件”“强降雨灾害应对-小流域山洪预警处置事件”两个试点,实现了水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流程化处置和临灾临险一键叫应。
“受降雨影响,江津永兴站点将于6月21日6时左右出现洪峰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4米,建议政府及群众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及时转移避险……”2024年6月21日1时,区水利局水文站工作人员在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预警应用的预警提示下,提前5小时发出了洪水预测。
“从降水到洪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字化技术让河流跃然网上,模拟洪水成为可能。区水利局依托大数据、数据模型、AI算法等手段打造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预警应用,智慧防汛水平显著提升。”区水利局水文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每逢强降雨,我们需要4个人值班,不间断计算不同河流的洪水情况,进行预警预测,现在各项预警数值能够一键生成,更高效、更精准。
2024年,区水利局精准发布重要汛情快报47期、水情日报165期、水情预警23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期,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Ⅱ级响应1次、Ⅲ级响应5次、Ⅳ级应急响应10次,成功应对中小河流3次超保证洪水和10次超警戒洪水涨水,全区未溃一堤、未跨一坝、未直接伤亡一人。
数字技术既在防灾减灾领域施展威力,亦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领域纵横捭阖,驱动水利工程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成为水利行业创新升级的关键力量。
江津鹅公水库数字孪生工程利用5G、BIM、GI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防洪兴利调度和工程安全运行业务需求,将“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引入水利工程建设期安全风险防控,实现了基于BIM技术的水利工程的智能动态协同设计、智慧智能建造、安全风险防控全天候全视角异地协同决策指挥。
兴水为民 建设“加速度”
2024年12月27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东干线全线贯通活动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金刚沱泵站举行,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2025年全面完工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重庆市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加快建设,呈现出江津水利现代水网建设全面提速的整体态势。在江津,从江河湖库到闸泵堤防,一项项水利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4年,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江津段完成投资5亿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166.67%;鹅公水库工程完成投资2196万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196%;基本完工建设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11亿元,投资进度已达100%;实施三峡后续项目10个,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560万元……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水扒沟、花土沟、友谊、老阳嘴、三五水库等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验收任务,完工验收民兵、旺隆、桥头上、大沙湾、沿壁岩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不仅是在“大”工程上下功夫,优化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我区也在“小”水滴里出实招,积极探索取水与用水之道,让“清水”淌进百姓生活。
2024年,我区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筹集农村供水保障资金1615万元,安排实施净化设施设备项目20处,维修养护项目26处,水质提升项目15处,有效提升18万人饮水条件,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87.18%,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8%,守护了农村饮水“生命线”。
农业灌溉的“生命水”、百姓生活的“幸福水”、复苏河湖的“生态水”……江津水网建设的全面提速,正惠泽帅乡大地。
治水护水 岸绿景更美
寒冬时节,长江之畔却满是温情。日光暖融,洋洋洒洒倾落,江水沉静,澄澈如琉璃镜面,倒映着天空与岸景。江畔步道蜿蜒,砖石整齐洁净,路旁草木扶疏,一步一景,清幽之韵尽显。江津偎水而立,水色与城光交织,缱绻出一幅人水和谐的绮美画卷。
作为长江入渝的第一区,近年来,江津区担起“上游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全面筑牢“绿色屏障”,加快打造“绿色家园”,努力把长江江津段建成“最美岸线”。
从聚焦“水里”到“水岸同治”、切实压实河长责任,到聚焦河湖治理薄弱环节建设幸福河湖……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河长制的落实,为美丽江津夯实了生态底色。
2024年,区水利局持续深入落实重庆市第1号至第6号总河长令,区级河长带头巡河125次,巡河率115%,带动各级河长巡河4万余人次,巡河率123%,处置问题1782件。
区水利局全覆盖完成22条区级河流2024年“一河一策”年度任务分解,印发“一河一策”年度任务112项,任务总体进度达到100%;高标准完成临江河市级幸福河湖建设,有序推进塘河和黄墩溪市级幸福河湖。
岸线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区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严格河道采砂全过程监管,2024年开展河道采砂执法巡查40次,从岸上改善水生态环境。
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我区建立全流程协同监管机制和全链条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受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2个;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和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
生态如水,发展似舟,保护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江津水利人始终坚持新时代治水思路,以实干担负起建设美丽江津的使命责任,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让江津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
本版图文由吕晓、刘人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