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32 作者:黄昌怀、贺苗、白旭忆2025年01月14日
和美乡村——麻柳村
丰源花椒生产车间的工人打包鲜花椒
江津区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讲理坝开展院坝会调解纠纷
乡村旅游打卡热点——雨仙湖
先锋镇全景
隆冬时节,乍暖还寒。行走在先锋镇保坪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蜿蜒的道路两侧绿植成行,清爽干净的村巷、错落有致的庭院、颇具风格的广场以及清新怡人的小游园,处处展示着乡村新画卷,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乡村之美,美在田园山水的自然中,美在村民淳朴的笑容里。
2024年,先锋镇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江津区“1+2+N”乡村振兴示范发展规划,围绕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各项工作亮点频闪:工作获奖喜事连连,镇、村入选、命名、获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单或优秀23项;市级巴渝和美“引领镇”、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及巴渝和美院落通过区级验收,在全国、全市层面均有特色、有亮点;“除险清患”专项行动、和美乡镇建设、党建信息化、网络宣传工作等在全国、全市获得较好排位;农村人居环境赛马比拼、乡村治理、家庭农场、打造青花椒火锅基地、花椒BA篮球赛、中国农民丰收节、青花椒出口规模化、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大院”污水处理站等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被人民网、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重庆日报》等中渝主流媒体宣传推广40余篇次。
一年来,先锋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产业发展“添动能”,激活和美乡村“强引擎”;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提升和美乡村“大面貌”,以基层治理“夯基石”,筑牢和美乡村“硬底盘”,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全力打造村美、家美、人美“三美共建”的乡村美学。
颜值产值双提升 乡村发展劲头足
先锋镇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以“数智”赋能花椒特色产业,以乡村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的花椒,颗粒饱满,又麻又香,喜欢的亲们不要错过!”在先锋镇丰源花椒有限公司直播间里,主播一边拿着新鲜的“九叶青”花椒,一边向网友们推荐。
前不久,杨天旭参加2024农村直播电商案例赛事活动,获得全国第八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农特产品电商平台的市场占有额,通过直播让产品远销国内外。”杨天旭介绍,2024年,丰源花椒电商销售额达2280万元,占总销售额26%。
先锋镇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打造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数商兴农”深入基层,让本地的农特产品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该镇还整合辖区内20余家农业企业开展电商带货,年均销售额8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先锋镇大力推进以鹤山坪生态公园为核心的农文旅发展,聚焦观光、休闲、度假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不断壮大农文旅产业发展。
2024年9月27日举行的江津区乡村旅游新闻发布会上,先锋镇党委书记刘章军推介了“‘和’在乡村间、‘美’在鹤山坪、乐在‘先锋站’”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大”体验活动,诚邀广大市民朋友和八方游客,走进先锋镇,畅游鹤山坪,开启一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游。
颜值产值双提升,乡村发展劲头足。先锋镇以“农业+旅游”为统揽,逐步成为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涵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古朴村落、生态农业、土货乡宴的乡村旅游“网红地”。2024年,先锋镇先后举办了“江津区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庆祝活动”、川渝第二届乡野青少年泥泞障碍赛等10余场文旅“盛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创收1500万元,5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乐业增收。
环境整治小切口 幸福生活变化大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院坝里,石鱼村跃龙门大院的院落长胥秋季就拿着扫帚出门了。他耐心细致地清理大院文化小广场周围的垃圾,蹲下身子一点一点拔掉杂草,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院是我们共同的家,大家齐心协力把环境搞好了,住得舒心、生活更开心。”保坪村村民李元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他主动参与乡村环境整治,不仅将自家小院打理得干净整洁,也动员大院其他村民承担起了整个公共区域的环境清扫。
“这才是村歌呀。”
“唱得太好了!歌声悠扬……”
2024年12月5日,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直播间里,众多网友刷屏点赞。先锋镇麻柳村以一首充满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情感的原创村歌《美丽的麻柳》,荣获二等奖。
“这首村歌不仅唱出了麻柳村人的心声,更成为了连接村民情感、激发乡村活力的纽带。”麻柳村党委书记施勇显得非常兴奋。
据了解,麻柳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金紫寺、马鞍石、石岗上、傅家湾等特色文化大院。针对农村老旧危房影响人居环境的难题,率先推广“保权拆除”机制,由村宣传动员,农户自愿提出申请,签订拆除协议,镇、村开展联审,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保全”农民宅基地权利。目前已在后湾大院现场拆除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4处,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环境、释放了土地资源,还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环境整治小切口,幸福生活变化大。先锋镇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落实人居环境每月赛马比拼、农村垃圾“四破四变”处置法、院落清洁长效机制等工作模式,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打造院落“枫景”,形成各美其美的巴渝村景。
“干群双解”工作法 群众心事“得双解”
2024年12月26日,先锋镇麻柳村30余名干部群众正在讲理坝开展“大院故事汇”,听身边人讲述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唠家长里短,欢声笑语间,村民生活中的些许烦恼消散了。
这是先锋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各村(居)通过“大院故事汇、大院讲理坝”等形式,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先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玉介绍,先锋镇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员结构复杂、村民思想活跃,党委、政府紧盯群众的生活琐事和邻里小事,创新推出“干群双解”工作法,促使干部了解群众、群众理解干部,实现干部群众“双向”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新旧矛盾交替出现,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不少压力。”朱玉表示。
基于“院落制”微网格治理,先锋镇积极探索构建镇联席会、村居评议会、网格院落邻里会的“三会”议事体系,发动群众参与“三会”说民意、提建议,将人居环境整治、关爱老弱病残等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增强群众归属感。
同时,先锋镇在院落微网格基础上,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助平台,精选105名“陪调员”有事上门促和、无事串门聊天,打造18个讲理坝,定期邀请人民调解员、陪调员、村民现场辩理评理,化解邻里矛盾。该镇还新建28个“院长调解站”,院长负责为村民理清事理、拉通情理,促进大院和谐有序。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20户、培养法律明白人50人,参与协助“院长说事”,促进邻里和谐。
据悉,先锋镇还将不断深化“干群双解”工作法,积极探索基层自治新路径,晾晒村民自治成果,实现群众“三感一度”稳步提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件件为民实事,一项项民心工程,让身边的变化举目可见、让幸福的生活触手可及。从夯基筑垒到党建引领的积厚成势,从示范带动到产业发展的步履不停,从村居共治到创造幸福的不懈奋斗,先镇镇正在用“和美”之笔,绘就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本版图文由黄昌怀、贺苗、白旭忆提供